- 起名网
- 寇字属性解释
寇字,五行属性是木,偏旁部首为。寇字读音是,取名科学计算笔画为画;名字库中有5人使用了寇字。
【唐韻】苦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丘𠋫切,𠀤音扣。【說文】暴也。从攴从完,當其完聚而寇之也。攴,擊也。會意。【廣韻】鈔也。【增韻】仇也,賊也。【易·蒙卦】不利爲寇,利禦寇。【詩·大雅】式遏寇*。【書·舜典】寇賊姦宄。【註】羣行攻刼曰寇,殺人曰賊。又【左傳·文七年】兵作於內爲*,於外爲寇。 又【周禮】司寇,秋官,主𠛬戮理官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凡物盛,多謂之寇。【郭璞註】今江東有小鳧,其多無數,俗謂之寇鳧。 又姓。宋有寇準。 【歐陽氏曰】俗作𡨥,非。
考證:〔【郭璞註】今江東有小鳧,其多無數,俗謂之寇。〕 謹照原文寇字下增鳧字。
寇 kou 部首 宀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寇
bandit; enemy; invader;
寇
kòu
(1)
(会意。从宀(mián),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,从元(人),从攴(pū),表示持械击打。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,*犯到房子里来**。本义入*;*犯)
(2)
同本义 [invade;plunder]
寇,暴也。与败贼 同义(朋*)。--《说文》
寇贼*宄。--《书·舜典》。传群行攻劫曰寇。”郑注强取为寇。”
凡兵作于内为乱,于外为寇。--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
大兵不寇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
匈奴背叛不臣,数为寇暴于边鄙。--《盐铁论·本议》
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。--《资治通鉴》
(3)
又如寇戎(来犯的敌*);寇*(*掠残害之行)寇*(攻劫掠夺);寇剽(**);寇*(亦作寇抄”。劫掠);寇攘(劫掠;*扰);寇窃(**;**)
(4)
砍伐 [fell;cut;chop]
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寇
kòu
〈名〉
(1)
入*者 [invader]
西山寇盗莫相*。--杜甫《登楼》
(2)
敌人 [enemy]
岂可复留此残寇,使长为**之忧者。--《资治通鉴》
(3)
贼兵,敌* [foe]
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今寇众我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(4)
又如寇乱(外寇与内乱。兵起于外为寇,起于内为乱)
(5)
盗匪 [bandit]
北与寇往来其间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(6)
又如寇逆(贼寇,叛逆);寇劫(指行劫的群盗);寇戎(匪患与战争);寇*(寇贼*宄)
(7)
姓
寇边
kòubiān
[invade the border] 敌人*犯边境
寇仇
kòuchóu
[enemy;foe] 仇人;仇敌
寇
kòu ㄎㄡ╝
(1)
盗匪,*略者,亦指敌人盗~。贼~。
(2)
*略者来*犯~边。
(3)
姓。
郑码wdix,u5bc7,gbkbfdc
笔画数11,部首宀,笔顺编号44511352154